校园快讯
【学生风采】这个学生团队用外语讲述非遗之美,为“出海”助力
作者:林绮雯、刘思宇        来源:外国语学院         编发:dwxcb        初审:林绮雯        复审:梁仍扬        终审:杨文玲        发布时间:2024-11-12        阅读量:

在2024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英语讲好大湾区文化”优秀短视频大赛中,十大赌博平台排行榜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五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凭借作品《粤然纸上:古法造纸之新美》荣获广东省一等奖。团队深入湛江非遗造纸文化传承地——日禾民间工艺社进行实地调研,与廉江手造纸传承人对话,通过挖掘现实鲜活素材,把大主题蕴含到小故事中,创作出了一部生动的英语短视频,为内涵不断创新丰富的工匠精神留下影像注解。

团队讨论视频创作大纲

与廉江手造纸传承人对话

“我们团队配合很有默契,执行力也很强。”负责人刘心妤表示,在比赛之前,团队成员并未有过合作经历,但由于大家合作意向强烈,且都有各自擅长的技能,他们一拍即合。“听了张晓宁老师的介绍,激发了我们的参赛兴趣,所以就直接组队了。”刘锦东解释道。

准备初期,团队成员各自搜集了湛江当地非遗代表,如湛江傩舞、雷剧、醒狮等这些“大众”非遗。但是,成员们在第一轮讨论过后,发现这些非遗知晓度高、创新难度大。正当大家一筹莫展,刘心妤和太源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了廉江手造纸传承人曹晓峰将古法造纸技艺开发成研学课程的新闻报道,灵光一闪。在和团队商量后,大家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个“不起眼”的传统技艺上。“廉江手造纸传承人在非遗传承上做出了创新,非常符合我们的创作需求。”团队成员一致认同。他们敲定选题后,拨通了廉江手造纸传承人工作室“日禾民间工艺社”的电话,幸运的是,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传承人的支持。

团队认真听曹毅老先生讲解他们的作品

“与我们碰面的,是廉江手造纸第五代传承人曹毅先生,他非常热情,带领我们去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室,还邀请我们到他们的造纸生产车间去体验。”刘心妤兴奋地说道。实地调研和亲身体验让成员们感受到古法造纸的魅力。采访期间,曹毅先生对清朝年间保存下来的造纸作品如数家珍,他向成员们介绍着他们曹氏家族六代人对廉江手造纸的传承,从生存到发展,从传承到创新。琳琅满目的造纸作品被悉心陈列,在纸质产品和造纸技术的更新迭代中,团队真切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宣传廉江手造纸的想法。

团队成员参与制作草木画

“在曹老先生的指导下,我们全程参与了造纸工序,目睹了一张纸是如何被造出来的,也见证了它的独一无二。”成员们纷纷表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道叫做“抄纸”的工序。造纸框离开水面沥水的那一刻是80斤的重量,双手不仅要承得住,更要让纸浆均匀过滤,“这样晒干的纸才会有韧性不易破。”毕家妍作为视频主角,在体验后感叹手工造纸的不易。

创作细节之中见传承初心

作品以校园故事为叙事主线展开,以“非遗进课堂”为切入点,讲述了大学生Bonnie通过体验学习,在课堂上与外教分享廉江手造纸这一非遗手工技艺的故事。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廉江手造纸的传承与发展娓娓道来,贴合实际也更有吸引力。“回顾这个项目,它不仅仅是拍摄一段视频,更是一次理解与探索的旅程。我们了解了廉江手造纸如何在传统与科技之间架起桥梁,从蛙式造纸到速溶浆纸技艺,这些创新为古老的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刘心妤表示,团队希望能够通过记录这样一个复杂技艺的“前世今生”,让大家了解古法造纸所面临的挑战,也希望这部作品能够激发更多人去珍惜并传承它。

团队采访曹毅老先生

在素材选择上,团队做出了取舍。“我们有拍摄到造纸的全过程,但是相比于让大众了解造纸的复杂工艺,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廉江手造纸曾经面临的困境,以及它是如何在曹氏家族的努力下走出国门。”刘心妤说道。曹氏家族创新古法造纸的故事,完美演绎了新时代技艺工人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在采访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

整个视频创作还有一个重要部分——非遗进课堂。“这个想法源自于曹晓峰老师。”太源解释道,2014年,曹晓峰与教育机构和学校合作,将古法造纸技艺开发成研学课程,推动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创想。团队也希望把这项非遗带进课堂,带进外教课堂,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非遗文化的“新种子”。“这也是我们参赛的初心。”邓晓欣解释道。团队提前联系了外教Anna,表明了拍摄意图,在征求同意后,他们在课堂上一起体验了这项非遗。“Anna和我们说,很开心能在课堂上体验非遗技艺和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让她对中国文化又有进一步的了解。”刘锦东说道。

外教Anna体验草木画

传承不易,每个为之坚持的平凡人都付出了不凡的努力。曹氏家族之所以坚持传承技艺,不仅是因为技艺本身凝结的巧思与智慧,更是因为在这些技艺中,沉淀着支撑华夏民族辉煌千年之精神内核与民族品格。团队成员表示,此次获奖,正是对他们宣传非遗想法的肯定。

分享到: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