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幽默下的人性之光——《触不可及》
刘宇君
《触不可及》是一部非常温情的法国电影,由菲利普的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改编而成,借由黑人看护德里斯和瘫痪白人富商菲利普之间相互救赎的故事,对人性善恶以及法国社会的种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虽然影片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插科打诨的法式幽默与精巧的视听语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戏剧化处理和艺术性加工,但仍然充满着平静舒缓的真实感。本文将从影片的叙事和视听技巧入手,浅析其对于主题表现的意义所在。
一、平缓基调下的梦幻变奏曲
电影的整体叙事手法比较平和,通过线性叙事主线将德里斯和菲利普的相处日常呈现出来,并通过插叙的方式来展示主角人物的过往人生经历,对主线叙事进行补充说明,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立体,也使得观者能充分感受到德里斯和菲利普友谊发展的全过程,更感动于那份细水长流的温暖。同时,为了提高叙事主题的情感张力,影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德里斯和菲利普悬殊的身份,电影中通过一场意外将看似人生永远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人联系在一起,让叙事充满了梦幻感。
并且,两人的性格也形成对比,德里斯自由不羁直言直语,做事不计后果,不愿意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即使作为菲利普的看护也会经常吐槽菲利普。而作为成功人士的菲利普对人对事都非常严谨,做任何事情前都会做好全面的考量。虽然瘫痪后他表面上依旧是一派镇定自若,但其实内心却变得自卑而脆弱,因此前期面临在面临那些把他当作残疾人的看护时,会做出一系列幼稚的行为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菲利普在与友人对话时这么说过:“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没有歧视。”比起其他专业护工的“小心翼翼”,德里斯的“无礼”行为更近乎是他需要的平等与尊重。面对有着“案底”的德里斯,菲利普也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审视他,反而在友人质疑德里斯时表示道:“我不在乎他的过去,我看中的是他的现在。”德里斯和菲利普一开始皆是他人眼中的“异类”,随着彼此与身边人的善意,又融入为世界的“同类”,真正地被世界所接纳。
通过两人身份、人生经历和性格上的对比,让两人的友情发展更富戏剧冲突点,也为电影制造了更多的笑点和亮点,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叙事内容都更有表现张力,更是在这种平缓渐进的节奏里,将人性的善意与包容面展现得清晰可见。
二、插科打诨的法式幽默
法式幽默最通用的方式是自嘲与嘲讽他人,电影中巧用这种方式对现实进行深刻的讽刺与批判,将上流社会的虚假与矫揉造作和以及非裔在法国糟糕的生存现状传递出来。电影中,德里斯在拨通失业救济局电话后,那头传来“目前线路繁忙,预计等待时间2年”的录音,而德里斯则是别出心裁地将那段电话录音拿来当作自己的手机铃声,电话铃声在电影中多次响起,映射出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困顿,充满了法式幽默的辛辣讽刺。
电影里还有一处,德里斯陪同菲利普去看画展时,德里斯对展出的画作嗤之以鼻,直言“自己随便对这一张纸喷点鼻血都会比这个所谓的名画要更好一些”。而当他人生第一副画完成后,糟糕的画作经过菲利普的运作却轻轻松松卖出了上万的高价。
通过德里斯对名画的评价以及菲利普的卖画过程,用犀利的法式幽默将上流社会的虚伪腐化揭露出来,他们口中所谓的高雅艺术,不过更多是为了自己上等人的身份地位锦上添花而已,相比真正的艺术他们更看重的是作品背后创作者的名气。
德里斯也会毫无顾及地开菲利普的玩笑,甚至是大大咧咧地直言对方的残疾现状。菲利普在听到德里斯的打趣则也会随之哈哈大笑,因为他知道德里斯把自己当“正常人”看待了才会如此。在这种法式幽默之下,是深入每个法国人心中的自由与平等精神,足以触人心弦。
三、光与色刻画人性的多面性
电影的视听语言和叙事内容相呼应,充满了梦幻的法式美学表征。影片中的色彩,大多数时都是充满希望的明艳彩色,光线柔和明亮,渲染出德里斯和菲利普相处时的温情。而在展示两人过往人生经历的片段中则用了近乎黑白的冷色调来呈现,以此将不同时空的叙事区分开来。
同时,在一些冲突性情节的叙事中,导演巧用色彩和光线来推动叙事发展。比如影片开头,菲利普面试护工时,他先是背光躲在窗帘的阴影后,营造出一种角色被阳光抛弃生活在黑暗中的观感,将角色内心的孤独和不被理解放大出来。而此时,高学历的面试者们在阳光下侃侃而谈,通过双方的对比,将面试者们为得到一份好工作的虚伪表现出来。而当与众不同的德里斯走进来时,菲利普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生动,他掌控轮椅去靠近德里斯,暖阳也与之同时笼罩在他的身上,隐约有着希望,事情好转的预示在其中。
当德里斯被赶出家门时,画面的色彩变成了冷蓝色,在低饱和度光线的作用下,他的面部几乎隐藏在黑暗中,让观者充分感受到他此时的内心的难过和委屈。另外,电影中德里斯刚开始照顾菲利普时,他故意将热水淋到菲利普腿上想看他是不是在装残疾,被烫红的肤色和周围白净的肌肤形成对比,用过讽刺的形式将菲利普凄凉的人生状态渲染出来,虽然他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财富,但他也根本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去享受,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无奈感和挫败感。
影片中光与色的处理变化,既有了对人性的虚伪面、堕落面的嘲讽,也包含了对人性的真诚面、积极面的赞扬,本片的手法运用成熟,使观者的观影体验更一步提高。
《触不可及》的叙事内容和叙事手法上都比较简单,但简单并不意味着单调乏味,导演通过在其中加入对法国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法国上流社会的奢侈无度以及黑人在法国的社会地位等热门社会性主题,赋予了电影叙事内容更多内涵,让观者在感动于德里斯和菲利普彼此信任的深厚友谊时,亦能对电影中呈现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
法式幽默下是值得让人深入发掘的人性之光,即指的是人性的善意、真诚与包容。在笔者看来,若菲利普没有遇到真诚的德里斯,若德里斯没有遇到包容的菲利普,若菲利普与德里斯没有遇到善意的秘书、康复师、音乐家等众人,结局将会是截然相反。
除了温情的友谊与尖锐的社会问题,《触不可及》亦是展现了人物心灵成长的历程:菲利普由逃避与被动到接纳与主动、德里斯由自我与躁动到体贴与沉稳,一切两人原以为“触不可及”的,到最后都“触手可及”了。在平等与关怀的摇篮里,他们得以个性的释放,追寻到自己原本不敢奢求的充盈的生活状态。影片同时表达了面对差异,在理解与包容之下,每个人都能散发出极具魅力的人性之光。
(刘宇君,文化传媒学院2022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本文荣获2023年第七届广东省“学问杯”影评大赛优秀奖,指导老师骆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