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院要闻

共赴奥运!学院宋立民教授在巴黎奥运会现场报道比赛实况

发布者:宋立民 陈婷婷 发布时间:2024-08-09 浏览次数:

8月7日,文化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宋立民教授在巴黎奥运会现场直击乒乓球项目八进四的比赛,并作为金融时报的特约通讯员进行了现场报道。

以下是宋教授发回的比赛现场图片:

11C00

巴黎时间2024年8月7日上午10:15,中国乒乓球队进场,掌声雷动

前排观众为国乒加油

中国乒乓球队3比0完胜对手,赛后向世界各地观众挥手告别

宋立民教授是原河南报业集团《大河报》主任编辑、主任记者,曾发表《艾滋病在河南》等二十多万字的深度报道,在全国颇具影响,迄今仍为《金融时报》等报刊特约通讯员和专栏作家。发表各类评论近5000篇,出版个人专著《新闻评论视域中的鲁迅风》《行走在当下的孔夫子》等14部。获中国产经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初评)新闻专栏奖2次,教育部中国文学奖1次,中国地市报新闻一等奖1次,各类省级以上奖励60余次。

宋立民教授在奥运会现场


宋立民教授发表在金融时报上的新闻报道:《这一局,有气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报道详情


宋立民教授观看中韩乒乓球比赛的现场笔记:《直击巴黎奥运会:中韩乒赛现场笔记》

直击巴黎奥运会:中韩乒赛现场笔记

宋立民

偶然之中皆有必然。作为曾经做过几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老球迷,笔者恰逢巴黎奥运会期间到法国探亲,实在不无“蓄谋已久”的嫌疑。即便到了巴黎,国乒球票也颇不好买,所以,能够赶上八进四的中韩大战,是很有眼福的事情。

用新闻人的眼光透视,体味五味俱全的现场感受,这场看似3比0的完胜,却是较为完整地诠释了“直观”与“收视”的明显差别。

关于场外环境氛围

比赛巴黎时间2024年8月7日上午十点北京时间下午四点,在巴黎南部十五区的“凡尔赛门展览馆”举办,我们提前一小时前往。

距离赛场还有步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已经看到男女警察与志愿者出现在街头,且大多面带微笑,并不拒绝我们的拍照。我们提前半小时到达赛场,各个进口——除了VIP入口——已经熙熙攘攘。我们从二号门进入,进门不远就是长长的队伍。不是检票,而是以大大的五环造型为背景拍照,与奥运火炬的合影依然如此。中国球迷——多半是美女帅哥——脸上涂着油彩,贴着小国旗,不无自豪感地来来往往。“我老公买的票,临时有事来不了,让我开开眼……”身边汉语普通话不绝于耳,立马给人以“主场”的感觉。华为公司的朋友告诉我们:乒乓球票相对便宜,我们的位置不错的球票才六七十欧元,比拳击等项目便宜N多倍。

入场之际的安检并不严格,推着儿童车与轮椅进去的观众也不时出现。检票的工作人员谈笑风生,逗着各种肤色的小朋友。电子门票扫描的时候也不拒绝观众或者游客拍照。

所以,整个的场外氛围,丝毫没有戒备森严的“大型国际比赛”的压迫感,倒有点像进商场购物。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客,到了场外就已经是“置身奥运”了——还不像2008北京奥运,我们就是主人公,电视直播从提前“暖场”的节目开始。场外的吉祥物真是不便宜,一顶五环太阳帽三十欧元,半张门票了。大家还都知道吉祥物“弗里吉”等来自我国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无奈“奥运专卖”的渠道与质量在,想提前在国内批发都不可能。

所以,对于吾侪,“内外无别”是真真实实的,因为脚下是异国他乡,“外”就是“内”,这是看电视很难感受到的。

关于场内观众情绪

进场之后,一块巨大的乒乓球拍,矗立在男单女单、男团女团的积分表中间,花花绿绿的各国观众也在与这块球拍合影。那一场是两张球台同时进行,中国与韩国的场地旁边,另一张球台是印度女队与德国女队,所以法国观众之外,大部分是中国人、韩国人与德国观众。我们在为王大头的爆冲、马龙的侧身、小胖的反手变线放声呐喊,德国观众也在为自己的选手与对手鏖战到16比16欢呼雀跃,频率与节点经常是对不上点的“错落有致”。这种情绪的高涨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群体效应”,能够极大地增强观赛的沉浸感和满足感。只有在选手更替的小憩阶段,大家才一致起来了:那是“人浪”潮水般“洪波涌起”的时刻。

或曰:“直播可以把每一个球都清晰地展示在荧屏之上,比现场看清晰多了,何必一定要亲临呢?”从“收视效果”看此话不假,没有带望远镜的观众不少就是用手机拉近了仔细观看。问题在于,电视屏幕毕竟“隔着一层”,你很难体会一个三岁的小朋友在你鼻子尖上挥舞着国旗的感觉,你不用看比分,只看欢呼声就知道谁赢了球,你只看中国的教练员和没有上场的运动员是不是站起来鼓掌,就知道赢得这球是不是“高级球”——甚至,笔者为没有带去拍摄的三脚架而懊悔,不然樊振东打得林钟勋趴在地上的镜头就可以截取。相比之下,荧屏前的观众就缺少了那种跺脚跺到看台晃荡的现场感。当然,在屏幕前,观众大可以喝着茶抽着烟享受更为私密和舒适的观赛环境。网络平台的互动,评论员的精彩点评,也为远程观众提供了另一种参与感。

关于情感共鸣

在大学的课堂上,笔者讲了几十年的“美学理论上的共鸣说”,曰“物体因共振而发生的现象”,曰“思想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感应”曰“与吾心有戚戚焉”……如今坐在看台上,确确实实感受到“生命之树长青,而理论总是灰色的”。

环顾四周,法国观众应该是公平的——“坐山观虎斗”,乐在其中。尤其是看到精彩的对攻——小胖与林钟勋一上场就是刀光剑影,对拉的精彩场面接二连三。张禹珍放高球两三次“放死”了王楚钦,大头跳起来重扣连续几大板,结果居然是遗憾地出界,全场长时间热烈鼓掌,显然是在为双方加油。而中韩球迷就不同了,汉语的“樊振东加油”与韩语的加油频频引发着不同的共鸣,加上德国球迷为自己的女将——绝对主力、出身于中国乒乓世家的单晓娜也是“中国女将”——喝彩,赛场上的“共鸣”可谓“三足鼎立”。国旗飞舞、有节奏地鼓掌、突然发出的加油声,把现场变成了几个“共鸣箱”的轮番演奏。待到比赛结束,韩国运动员率先退场,向四面看台的观众致意,全场掌声雷动,为他们血战到底的精神。接着是中国教练员王皓率领龙队、大头、小胖退场,向所有观众致意,全场再度掌声雷动,为中国队持续不间断地高水准奉献击节称快。看着前排扯开国旗不停抖动的中国青年,笔者很想告诉他:我是将近六十年“乒乓球龄”的老兵,可以做业余的解说员。

关于赛后余波

现场观赛的另一个特点的“莫愁湖里余微波”——比赛结束后的“余绪”。

三比零,貌似完胜,实际并不轻松,王楚钦甚至不无丢掉一分的危险。比赛结束,女乒那边德国与印度还在厮杀,但是退场的观众已经接二连三——大部分是中韩的球迷,相比之下,另一张看台的确“看头”一般了。

宋立民教授和女儿一起接受法国BFM电视台记者采访,知道这家小餐馆是奥运会合作单位

在距离球馆不远的一家名为“杨之厨”的中餐馆里,我们先是作为来访的中国观众,接受了法国BFM电视台的采访,通过了解才知道这家不足十张桌子的小餐厅,是巴黎的“奥运合作单位”。而后一转身,看到了邻桌的日本女乒名将木原美悠和平野美宇——她们都是会说汉语的,大概也喜欢中国菜。可惜笔者已经过了“追星”的年龄,不必再去合影要签名了。

赛后午饭,在一家中餐馆邂逅日本女队主力平野美宇和木原美悠

总之,不论其境还是荧屏之前,不同的观赛方式都在塑造着我们的体育观赏体验。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形态的变化,必将更好地融合这两种模式的优点。然而,不远万里抵达现场,毕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2020 网上赌搏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仿制必究 粤ICP备12049155号